基本情况
主要做法
突出“三大主业”,以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
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,优化增量投资,调整存量结构,实现主业能源、金融和新兴产业投资三大高质量发展。
围绕打造省级金融控股平台这一战略目标,以“服务实体经济、防范重大风险、深化金融改革”为指导,统筹搭建以信托为核心的资产管理平台和财富管理平台,以保险为核心的保险保障平台,以财务、期货、担保为核心的产融协同平台,着力推动金融业务向数字化转型。
搭建新兴产业投资平台,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助力
将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改建为新兴产业投资平台,先后发起设立或参与了南京国调国信智芯股权投资基金、江苏疌泉国信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、南京华泰国信医疗投资基金、中金上海长三角科创发展大基金等多支基金。以新兴产业投资为抓手,发挥国有资本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力、带动力和影响力,努力建设成为引领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主体。
聚焦“三能机制”,以改革激发企业活力
建立健全“管理人员能上能下、员工能进能出、收入能增能减”的机制,有效激发企业内生活力。
建立“1+10”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体系,改革企业领导人员管理、干部人才队伍建设、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等10个方面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,实行有利于吸引和留住关键岗位核心骨干人才的政策。制定三项制度改革方案,针对管理人员竞争上岗、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,强化核心关键人才薪酬激励,薪酬分配向一线关键苦脏险累岗位倾斜等问题细化具体措施。
瞄准“三个体系”,以改革提升管理能力
按照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定位,构建“集团总部—二级平台公司—三级子公司”三级管控体系。集团总部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,在战略规划、资源配置、重大决策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管控,减少事务性和具体业务管理;二级平台公司根据所在板块的发展定位,统筹专业板块业务管理;三级子公司专注于本企业的专业化生产与经营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。实施分类授权,修订内控权限指引、投资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,将自主经营决策事项逐步归位于子公司。
改革成效
规模更“大”
自2018年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实施“双百行动”综合改革以来,省国信集团资产规模不断扩大。截至6月底,总资产较2017年底增加497.43亿元,增长32.53%;净资产较2017年底增加266.60亿元,增长33.14%。2018年-2020年,累计实现利润总额229.77亿元,年均增长5.24%。连续多年上缴国有资本收益位居全省第一。对比江苏省属企业,省国信集团资产规模、盈利能力、整体贡献均走在前列。
结构更“优”
主业集中度不断提升,整体资产负债率稳步下降,资产证券化率不断提升,传统能源、新能源、江苏信托及外贸类核心资产均已实现上市,拥有江苏国信(002608)、江苏新能(603693)、江苏舜天(600287)三家控股上市公司,是两家上市金融企业华泰证券(601688)和江苏银行(600919)的第一大股东。
实力更“强”
能源业务在全国省级能源企业中名列前茅,是江苏最大的综合能源集团。到2020年底,集团已投产控股装机容量1781万千瓦,较“十二五”末增长81%,在省内的装机排名从第3位提升为第2位。能源清洁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,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较“十二五”末增长约2倍,占比提升约12个百分点,达到30%;新能源装机容量较“十二五”末增长约1.2倍。建成天然气管道500公里,较“十二五”末增长32%,所属江苏省天然气有限公司省内市场占有率在16%左右,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,“十四五”期间省国信集团还将重点建设苏北天然气管网1800KM和配套储运调峰LNG接收站等重大民生基础设施,实现全省县县通。
金融业务功能全、实力强,所属重点企业居于行业领先水平。省国信集团是江苏重要的金融投资平台,是华泰证券、江苏银行、紫金保险、江苏信托和利安人寿等5家省级金融企业第一大股东,同时持有紫金银行等其他15家金融机构股权。控股经营信托、财务公司、担保、期货、保险经纪等业务。其中,江苏信托2020年利润总额超过22亿元,综合实力省内第一、全国第五;财务公司综合实力居省内前列,主要核心指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。
党建更“实”
实现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,使党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化、制度化、具体化,有效提高了科学决策、依法决策水平。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,建立党管干部原则与市场化作用相结合的能上能下新机制,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。坚持党的建设服务生产经营不偏离,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建工作成效,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在优化结构、畅通循环、稳定增长中的引领带动作用。不断增强职工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归属感,使企业和职工成为利益共同体、事业共同体、命运共同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