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情况
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(简称“徐工有限”)2002年7月成立,成立之初徐工集团持股51.32%,2005年8月转变为徐工集团持股100%的国有全资公司。徐工有限作为徐工集团业务最核心、历史最悠久,工程机械核心主业最聚焦的重要企业,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规模最大、技术水平最高、出口量最大、极具创新力、竞争力、影响力和国家战略地位的千亿级龙头企业,主营业务范围为工程机械及成套设备、专用汽车、建筑工程机械、矿山机械、环卫机械、环保设备、通用基础零部件等。
徐工有限先后被纳入国务院国企改革“双百行动”、江苏省首批混改试点企业和国家发改委第四批混改试点企业。2020年10月,成功引入16家新股东(含1个员工持股平台),徐工有限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关键性重大突破。
2019年,徐工有限营业收入797.2亿元,利润总额37亿元;2020年,实现营业收入1025.85亿元,同比增长28.7%;利润总额52.23亿元,同比增长41.2%;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34.95亿元,同比增长51.60%,利润总额64.8亿元,同比增长157.60%。
主要做法
坚持党的领导,确保混改工作“不偏航”
坚持组织协同,实现产业划分“两条线”
徐工从集团层面顶层设计、统筹推进,明确了徐工有限混改的总体思路、改革重点与任务举措,成立了改革领导组与专项工作组,强化组织保障、明确责任分工。推进实施徐工集团、徐工有限由“一套班子”变为“两套班子”的组织结构调整,制定《产业划分与资产整合实施方案》,落地徐工集团和徐工有限产业重组和资产划分,实现产业“两条线”运行。
一是明确徐工有限进一步聚焦工程机械、矿业机械及关键核心零部件等工程机械主业,助力核心主业实现全球产业珠峰登顶目标。二是明确徐工集团承接市国资委授权放权事项,对二级公司履行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,开展对二级公司的授权放权和国有资本监督管理;同时,承接重卡、装配式建筑等非工程机械板块及金融服务、人力资源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板块的发展,并继续发挥新产业孵化器功能,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。
坚持统筹规划,推进工作跑出“加速度”
徐工改革始终坚持规划先行、精准施策,结合徐工发展实际先后制定了改革《总体方案》、《实施方案》、《产业划分与资产整合实施方案》等专项工作方案;同时,选聘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作为战略顾问,推动战略规划与改革创新高度融合,混改工作逐步跑出“加速度”。
徐工有限混改采取股权协议转让和增资扩股相结合的方式,共引入15家国有和民营投资者,1个员工持股平台,徐工集团持股占比由100%降至34.1%,继续保持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地位,其余合计募集资金210.56亿元,435名骨干员工共出资8.685亿元,持股占比2.72%,进一步激发了骨干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,成为当年国企混改领域的第一大单,也是近三年全国装备制造业混改的第一大单,刷新了制造业企业混改募资规模。
坚持业绩导向,激活市场机制“原动力”
徐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,全面整合利用各方优势资源为混改工作“添砖加瓦”。徐工集团、徐工有限与财务顾问、法律顾问成立了四方联合工作组,共同研究改革实施方案所涉及的重点、难点问题,完善改革方案操作细则,全过程推进落实,保证执行兑现。徐工有限坚持业绩导向,审议通过并逐级签订《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》、《职业经理人聘用合同》、《职业经理人年度及任期经营业绩责任书》,实行市场化选聘、差异化薪酬分配和业绩考核评价与退出机制;以劳动合同、绩效合同“双合同”模式,实现对职业经理人的契约化管理。徐工有限通过业绩导向,坚定不移的推进更具有竞争力的市场化经营机制,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改革成效
打造形成“红色基因+光荣传统+先进机制”新模式,管理机制更加高质量
建立健全“任期制+契约化”的市场化经营机制,经营指标更加高质量
推进实施“徐工有限+徐工集团”的资产剥离,资本增值更加高质量